AI时代专利诉讼热点领域
——语音助手。

在中国逼死 Siri 的小i机器人专利是什么样的?来看看专利的原文吧

Siri跟小i两个机器人因为专利权问题打起来了。而最近,胜利的天平似乎正在向小i一方倾斜。

2012年6月,上海智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智臻公司)以苹果电脑贸易(上海)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苹果公司)Siri技术涉嫌侵犯其智能语音系统“小i机器人”的专利权,向上海法院提起诉讼,案件分别于当年7月2日、8月2日进行了两次庭审,但目前尚未审结。

而苹果公司方面则向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“小i机器人”的专利权无效。复审委经审理作出决定,维持该项专利权有效。苹果公司不服,将复审委诉至北京市一中院,智臻公司作为第三人参与诉讼。

7月8日上午,北京市一中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,对于苹果公司提出的多款诉讼理由,该院均未予支持。最终,北京市一中院判决维持复审委作出的第21307号决定。宣判后,苹果公司当庭表示将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。

苹果在尽可能拖延主案诉讼时间的同时,又向法院反诉专利无效,这条道路最后被堵死,意味着两件事:一是小i的专利在中国依然是有效的,二是苹果无法证明 Siri 在美国的申请专利与小 i 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不一致——比起认定专利无效,这才是更保险的反诉手段。

不过,主要的官司并没有完结。小i主张要求苹果在中国境内禁用Siri的案子仍在审理当中。苹果将继续尽可能采取拖延战术,如果无效,最终就是要么禁止,要么掏钱和解。此前唯冠手持的iPad商标也是给我们好好上了一课。

谷歌在英国被判定不能使用Gmail商标,所以换成了Google Mail;如果苹果在主案败诉并选择不妥协,那么在中国干脆就把Siri关掉好了——有一段时间iPhone 3G甚至没有WiFi功能。而且现在,被认为是谷歌所有业务的主心骨的Google Now功能在中国大陆依然是不能使用的。有了这么多国内的替代品,中国消费者根本就没感觉到这是什么事儿(大概吧)。

——当然了,这是最坏的情况。这对于苹果来说不一定是最坏的情况,但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一定是。

小i在2004年申请的这个专利到底有没有大而无当呢?小i到底是不是专利流氓呢?以我看,这个专利申请十分正当。

我找到了2004年小i出品方上海赢思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申请的专利文件的原本。在我看来,这个原本所叙述的专利是有其独特性的,正因为小i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:

所谓聊天机器人,并不是作出一个钢筋铁骨的真正的机器人,并且带着说话功能,可以和我们聊天。这个专利当中限定的机器人,是一个电脑程序。

在专利限定中,人们以各种方式输入内容,就可以得到机器人输出的内容,而输出是以文字,图片等等静态的,如网上聊天一般的形式展现的。这个专利并没有规定是一个长着一张脸的角色,比如说会说话的汤姆猫一样,对着我们说出答案。

具体的规定,可以查看这个专利文件的原文(底部)。但是抠细节是用途不大的。我们通过对这个专利的阐述,都可以知道所指的是什么,而且得出Siri、Cortana什么的确实也很相似——但Google Now是不是相似,我个人觉得比较难说。

正如在专利的说明书当中所写的那样,

对具体实施方案的描述,仅仅是为帮助理解本发明,而不是用来限制本发明的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,可以利用本发明的思想进行一些改动和变化,只要其技术手段没有脱离本发明的思想和要点,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。
特别引人入胜的一个细节是:苹果在2013年提出进行专利复审,随之分别在5月23日和8月26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就该案进行了两次口审开庭。当然,开庭后维持专利权有效,才引发了前两天的追加诉讼。苹果公司提出的无效理由包括:涉案专利公开不充分、得不到说明书的支持、缺必要技术特征、没有新颖性、没有创造性等。

代理小i一方的上海翰鸿律师事务所发表的公报当中,有这样的一段描述:

同时,为证明双方实现原理的一致性,小 i 当庭做了“全功能演示”,即,通过将 Siri 的客户端接入小i 的服务器,同时将小i 的客户端也接入小i的服务器,输入同样的信息,多次测试,均得出一致的结果。
说实在的,我真的不知道小i(而非苹果)是用什么技术手段,可以把Siri的客户端接入小i的服务器。如果这个简报当中的所描述的情况是完全属实的,排除了律师事务所不懂电脑,那不就意味着一扇我们之前完全不知道的大门向我们敞开了吗……